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3-7-21 22:08:09

波导管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就是长度,这个做波导管肯定是不行的,小白最终采取了那些措施,裕量达到6dB 。

阿飞小白 发表于 2013-7-21 22:19:16

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3-7-21 22:08
波导管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就是长度,这个做波导管肯定是不行的,小白最终采取了那些措施,裕量达到6dB 。

加强板边露铜区域和遮片的接触紧密程度,另在源头Ram附近增加1pcs弹片。(这个频点,因为是Ram的,我个人还想通过软体修改,以前有过相似的经历,有待验证)。下一阶段,争取取消这个设计,因为目前的对策来看,虽然有余量,但是和组立也有关系,稳定度不高,我们的目标是8dB。三台统计值要大于1.

mic29 发表于 2013-7-21 22:36:50

在我的認知中,波導管是否有效,除了長度外,還要注意寬度,也就是長與寬的比例
一個長20mm的波導管,乍看之下不理想,但如果寬度只有0.1mm,這個波導管還是有其抑制力

不過WalterP說的好,除了長度與寬度外,還要注意高度,也就是說波導管是一個3D的觀念,要注意長寬高的比例

阿飞小白 发表于 2013-7-24 21:59:10

mic29 发表于 2013-7-21 22:36
在我的認知中,波導管是否有效,除了長度外,還要注意寬度,也就是長與寬的比例
一個長20mm的波導管,乍看 ...

明白,感谢前辈。呵呵

阿飞小白 发表于 2013-7-28 22:35:11

结果多次重复实验,将遮片突出的部分减去是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深入分析,其真正的源头是板子另一侧Ram芯片附近,耦合到散热器上,而散热器是由两颗螺丝锁在遮片上,这样才导致遮片上能量较高。目前我们对螺丝和遮片的接触又优化对策,这样也可以达到8dB的余量。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来看看这种机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