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EMI天线接受原理与近场探头测试原理有什么不同
我在debug EMC问题时,发现375MHz over limit 7dbuV/m;于是用信号分析仪接上近场探头量测25MHz晶振的周边发现。晶振周边GND 375MHz频点能量为-52dbm,整个板子就这里375Mhz辐射能量最高。于是对这里下了好多对策,就是没有任何改善。后来在其它能量不是很大的地方下了对策解决问题的。
因此我有个疑问用信号分析接上近场探头,应该也是感应辐射能量的,能否大致等效EMI天线接受的能量。两者应该都是感应电磁能量,怎么解决问题时的表现不同? test 一下 这个问题,我来抛砖引玉一下啊:
首先近场探头测试的是近场,用接收机如果你是民品那么至少3米了,也就说和375M相比,你测试的是远场,而根据辐射原理,即便我们抛开实际产品的电磁复杂性,那么远场辐射的能量是比近场远小的 你测试osc附件的当然辐射很强了,375M更像是125的3次谐波,假设你测试的没错,是25的高次谐波,你先把25M的波形实际测试出来,之后FFT一下,得到25M的15次能量,你是能估计出来近场的大致强度的,此外,你在能量很小的地方解决了该问题,也就是说你找到了偶和途径,这个途径一般来说肯定是没有源强的,否则这个板子设计的问题就大了,呵呵。。 解决EMC问题不能孤立看待2个现象,不能迷信蝴蝶效应,看似玄妙的地方必有联系之处,25M打出375M高频,这个我还是保留意见的,我估计是25M进行了PLL了,而后从某个途径带出了375M,所以你在25M上花再多精力,也不一定能搞定问题,相反,一旦做出错误的方向,除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外,还有可能增加了成本,呵呵 你可以把问题再说的细一些,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呵呵 谢谢!
起初我在3m实验室用镊子接触25MHz晶振的20PF电容的接地脚,发现375MHz能量由45dbuv上升为62dbuv.这个地与系统GND是分开的,再用镊子接触20PF电容附近的系统GND,发现375MHz能量由45dbuV上升为55dbuv。初步判断是晶振电容地太脏将Noise耦合到系统GND。但我不太肯定这么强的能量有发射途径,因此使用近场探头量测晶振周围,量测晶振电容GND为-50dbm,其它地方为-55dbm,甚至60dbm
后来。于是我判断干扰源来自晶振周围的GND未处理好。围绕晶振下了一些对策不管用。就在MII_CPU_TX_CLK上加10PF电容将问题解决,可是这个地方用近场探头量测的辐射值不是很大啊。
基于以上我有以下疑问
1.近场探头量测到的干扰源都是透过辐射接受到的,EMI天线也是接受辐射的电磁波;按道理说近场探头发现的最大的源应该也是EMI天线发现的最大的源啊。可是实际表现怎么不太一致?
2.另外我尝试的solution有一个是:在CLK Output脚加Bead,滤除375MHz,可是没有多大效果;疑问中? 楼主产品有排线什么的么?要寻找辐射带出来的路径才能解决。俺做过一款产品,就是排线接触到Shielding辐射出来的。你这晶振下方是不是也是干净的?
确定你近场和远场是一个状态下扫描的,探圈寻找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辐射测试的状态,周边、机构件都是会有影响的。 回复 7# xiweiling
辐射需要两个要素:
噪声源
“天线”
如果光是有较强的噪声源,但是没有馈给一个良好的“天线”,那他是辐射不出去的;
相对应如果源不是十分强,但是噪声馈给了良好的“天线”,他照样能造成辐射超标。
所以近场“热点”不一定是远场辐射的主要根源
电磁兼容辐射发射设计主要就是降噪和控噪:
降噪是从根源上把噪声量级给降下来;
控噪是把噪声控制在一定的区域,不让他扩散馈给天线。 回复 1# xiweiling
首先,近场和远场是不一样的,近场有问题,远场不一定是;其次,对某一问题整改的方法有N多种,只能说你的措施是其中的一种;近场测试只是一种故障诊断的手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