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老师相识,既是命中注定又是一种巧合。
平时有逛书店的习惯。常去的那个购书中心的电磁场与微波书架上的有关电磁兼容的书籍基本被我翻了个遍,但随着其上面电磁兼容方面的书籍不断地增加,我越读越感到没有什么新意,实在是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突然有一天,《EMC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赫然跃入我的眼帘,长久以来我就一直期望市场上有关于电磁兼容测试案例的书籍,但不是很难找到,而是根本就没有。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当时真是又喜又惊。我狐疑的抽出这本白色封面的书,然后习惯性的看了看作者,郑军奇,郑军奇是谁啊,没听过。
历史真的在这一刻改写了,自此之后,国内电磁兼容领域一位顶级专家横空出世,随着他的又一巨著《电子产品设计EMC风险评估》的出版,不但预示着中国电磁兼容事业从理论与测试向研发设计的巨大转变,同时也预示着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还未到不惑之年的他,或许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顿时我所有的疑虑都被打消了,我站在书架前,如痴如醉的阅读,周围发生了什么,我全然不知。腿站困了,我索性盘腿坐下来,直到晚上九点,书城的喇叭开始广播提醒读者下班,我才痒痒的站起来离去,此时才发现腹中早已是饥肠辘辘。
我尝试着通过网络去了解郑老师,但能搜到的信息很有限,倒是他的《EMC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比他还知名。直到现在,我所见过的很多EMC工程师,感觉还没有哪位没有读过或拥有这本书。2008年,郑老师的《电子产品设计EMC风险评估》出版了,我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购得,因为对系统、整机与PCB的EMC理论和实践还算扎实,我憋足劲一口气读完,受益良多,感觉真是少有的精品。我想,正是因为这本书的出现,不但夯实了郑老师的顶级EMC专家地位,而且对中国电磁兼容事业从理论与测试上升到研发设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就在这本书上,第一次有了郑老师的简介和电邮,我曾经尝试着好几次给郑老师发电邮,向他请教一些书中的问题或疑问,但是屡屡半途而废,因为与郑老师相比,我觉得我太卑微、太微不足道了。突然有一天,我的QQ滴滴响了两下,我打开一看,“你是”,我啪啪敲了两下键盘,回了自己的名字,中国这么大,谁认识谁啊,所以我从来不避讳什么。“你是”,我尝试着问。“郑军奇”,我的心里一阵狂跳,我太激动了,手简直有些颤抖,因为我根本没有想到在此时此刻能以这种方式和我景仰的郑老师不期而遇。接下来我向郑老师谈了下我对他的那两本书的看法和评价,郑老师也给了我许多鼓励,我们聊得很真实很诚恳,感觉有说不完的话,非常的投机,我对郑老师感觉真是相识恨晚。
后来慢慢和郑老师QQ和电邮联系的多了,我感觉郑老师人真好,不但很有学问,而且非常的有亲和力。因为和郑老师交往,完全没有上下级或老师对学生等等那种心理阴影和隔阂,反而如同朋友或兄弟般亲密,我们谈专业、谈事业,无所不谈,正是因为如此,我对郑老师愈加钦佩。逐渐地心里时常冒出一个想法,要是能见见郑老师该多好啊。
终于有一天郑老师说他要来我所在的城市做培训,我心里一阵狂喜,立马和郑老师做了预约。随着郑老师培训日期的不断来临,我的内心越发的着急,盼星星盼月亮,那个下午我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郑老师。说真的,第一次见到郑老师我非常惊诧,我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郑老师您这么年轻啊?!”是啊,郑老师实在是太年轻了,但凡取得如此成绩的人除非亲眼所见我们往往会想当然的认为他可能已经是知天命或花甲之年了,但郑老师打破了这一偏见,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也难怪好多五六十岁的工程师来听他的课,同样会问“郑老师您这么年轻啊?!”,我暗地里想,假如他们知道郑老师这么年轻还好意思来听郑老师的课吗?我想,大家之所以有同样的疑问,其实正是从侧面对郑老师的一种肯定。
那天我带郑老师去乾州食府吃了些本地风味,然后去号称亚洲第一的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和大唐不夜城逛了一圈,郑老师人很随和,我们玩的兴致勃勃,在音乐喷泉响起的那一刻,我为郑老师拍了张永恒的留念,因为我觉得郑老师的一生注定会像音乐喷泉般精彩。就在我们游玩时,我郑重请教了下郑老师的成才之路,然后又不失时机的了解了下郑老师正在酝酿的新著,我内心充满了喜悦。
回来时车真是出奇的难打,郑老师建议坐个三轮车,我急忙制止,郑老师是我们EMC界的共同财富,如果他有什么闪失,必将对我们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损失。
无疑郑老师是很有才华的,而且他又是非常年轻和帅气的,时常纳闷上天为何要将这么多优点集其一身,在和郑老师不断的交往中我才幡然大悟,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非常谦虚的,他们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们怎么个评价,但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无限的专注和坚持。过去与未来都是幻影,唯有当下才最真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博学、谦虚、随和的郑老师是为人师表的楷模。
《EMC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第二版 隆重上市
http://bbs.emcmar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9&extra=page%3D1
|